新闻资讯News Center
新修订《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预计10月报批
倚天云母成立自2013年,始终专注云母领域,云母材料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盖,模组之间,并可与其他材料复合使用以满足更多应用要求。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锂电池的安全问题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在电动自行车领域,锂电池事故频发,带来很大的挑战。而新能源汽车是我们产业新三样里面核心两件(电车、电池),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议题。
今年5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GB 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这标志着行业发展已不仅仅局限于补贴和税收政策的激励,更强调了对安全方面的提高要求。
这一更严格的标准设定,将推动行业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为新能源汽车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本文深入解析此次征求意见稿的要点,并探讨其对行业的影响。
动力电池安全:
新能源汽车的命脉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增长,使得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愈发凸显。作为车辆的能量心脏,动力电池的安全不仅关乎车辆性能,更是直接关系到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及公共财产的保护。当前动力电池安全事故频发仍是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痛点。
新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在既有标准基础上进一步加严了对动力电池的安全要求:
● 触发方法
将内加热触发方法作为推荐方法后,标准中的触发方法增加到三种。
企业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其他方法来触发热失控。如果三种方法都未触发热失控,试验通过;如果触发热失控,需在5分钟内检查:
◎ 是否有报警信号。
◎ 是否起火、爆炸。
◎ 烟气是否进入乘客舱。
没有报警信号或发生起火、爆炸、烟气进入乘客舱,则试验失败。否则,试验通过。
● 底部球击
新能源汽车因底部撞击引发的电池起火事故增多,但现行标准中没有相关测试项目。行业内认可两种底部碰撞工况:刮底(X向)和托底(Z向)。
◎ 刮底指车辆前部撞击障碍物,
◎ 托底指飞石等异物撞击车辆底部(争论在于测试电池还是整车,整车测试更贴近实际但耗时长,电池测试简单但不全面),在标准中开发基于整车工况的电池底部碰撞测试。
具体方案:
◎ 撞击球头尺寸:根据数据,80%以上损伤直径≥30mm,故球头直径定为30mm,材质为钢。
◎ 撞击能量:根据损伤能量统计,设定为150J。
◎ 撞击位置:选电池包或系统的薄弱位置,由制造商提供。
◎ 豁免条件:未在底部安装电池包的车型无需测试。离地间隙大的车型是否豁免需进一步研究。
◎ 判定条件:测试后电池包应无泄漏、破裂、起火或爆炸。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 Ω/V,交流电路不小于500Ω/V。
● 快充使用后的安全性
GB 38031 已考查过充、过流保护,但对于长期快充是否增加安全风险,行业存在分歧。部分数据表明快充循环后电池安全性降低,但行业部分企业则认为电池设计已考虑充放电工况,认为快充循环后电池无额外安全风险。
制定了以下征求意见稿方案:
◎ 试验对象:20%SOC-80%SOC充电时间小于15分钟的电池单体(不包括不可外接充电混合动力车用电池)。
◎ 循环次数:按12万公里,快充对应里程400公里,设定为300次。
◎ 测试方法:快充循环后进行外部短路测试,以评估电池的安全性。
考虑到快充循环可能导致电池内部副反应加剧和局部性能劣化,测试将评估长期快充循环电池在高温升情况下的反应速度和起火风险。征求意见阶段将进一步收集行业意见并进行验证测试、优化方案。
行业影响与企业应对
面对更为严格的安全标准,部分人担忧是否会增加企业的研发负担,基于当前行业安全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多数企业已有相关技术储备,能够满足不起火、不爆炸的热扩散要求。
小结
在2024世界动力电池大会期间举办的动力电池质量提升专题会议中,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绿色低碳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柳邵辉介绍,在主管部门指导下,全国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于2021年下半年启动GB38031《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修订预研工作,最终于2024年5月形成修订征求意见稿。近期,根据行业意见反馈情况完善了标准修订稿,预计2024年9月审查,10月报批。未来,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更为光明的发展前景,动力来源也将变得更加安全可靠。